「你的兒子在學校偷了王老師1000塊!他已經承認,警察已經到場……」當她在上班時接到老師的電話時不敢相信。
「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,不要打罵我的孩子,等我到了再處理!」然後要求老師將電話給孩子聽。孩子哭著喚了一聲「媽媽!」,媽媽說:「孩子,不用怕,無論什麼事情,媽媽始終是你的後盾,媽媽馬上到!」
當她騎車電單車趕到學校老師辦公室時,門前停了一輛警車,裡面兩個警察神色凝重,兩個老師一男一女還有年長的教導處主任。
一位女老師聲色俱厲地跟孩子的媽媽說:「你的兒子今天早上在我抽屜拿了1000塊,他已經承認,你看怎麼處理吧!」
她沒有理會老師,而是去找自己的孩子,孩子正坐在地上渾身顫抖,小衣服髒兮兮,淚痕沾滿了臉頰,她走過去抱住了孩子。
「媽媽,如果不是你的那句話,我可能已經爬上樓頂了!他們要抓我坐牢,我好害怕……」
「兒子,跟媽媽說實話,媽媽相信你!」兒子搖頭說「沒有」。
安撫了孩子後,這個媽媽站起來說「我相信我的兒子,他說沒偷就沒偷!」孩子感激地看著媽媽。
女教師瞪眼睛,她大概在嘲諷「慈母多敗兒」,冷笑著說:「他剛自己承認的!」
「那你說說孩子是怎麼承認的?還有,偷了的錢在哪裡?拿出孩子偷錢的證據呀?沒找到證據卻抓孩子,警察也不會這樣辦事!」
一旁的警察聳聳肩說:「的確是沒找到證據,但孩子自己承認了。」
女教師不耐煩地將審問孩子的經過說了一遍,這個媽媽轉過頭問孩子:「老師說得對嗎?」
孩子搖頭,「老師從早上就沒讓我上課,他們還叫來了警察,我好害怕,老師跟我說承認了就可以回家……」
女老師的臉變綠了,沒有吱聲。「威脅利誘的審問,這叫審問嗎?我還要告你誹謗呢!」
這個貧窮的騎電單車的瘦弱女人不知哪裡來的勇氣,她竟然無視所有人,大搖大擺地帶著孩子回家了。或許在孩子面前,每個媽媽的舉動都是不可理喻的!
回家的路上,孩子感激地緊摟了媽媽,「媽媽,謝謝你給了我力量!」
剛回到家沒多久,教導主任打來電話說老師丟失的1000塊找到了,是那個女老師自己無意中將錢放到了另外一個抽屜,自己卻忘記了。
雖然這件事情仍然讓孩子心有餘悸,但是媽媽的做法讓他揚眉吐氣,走在校園內腰板也直了,因為母親給了他無比的安全感和勇氣。直至成年後還一直記得這瞬間的溫暖。
時常有粉絲媽媽苦惱地留言,問為什麼她的孩子有偷錢的習慣,但卻是越打罵越偷,並且越偷越多?答案來源於「信任」二字。
很多孩子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行為,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孩子不知道這是「偷」,也不知道這是錯誤的行為。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時就打罵懲罰孩子,給孩子貼上「小偷」的標籤,無疑是給了孩子一種陰暗的心理暗示,他們因為父母的責罰而憤怒,自尊心受傷,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間崩潰,更可能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,「你說我是小偷,那我就繼續偷給你看!」
最近看到一對父子的遭遇,結果讓人深思
這個孩子很調皮搗蛋,也經常被老師批評,老師每次批評完之後還要告訴孩子的爸爸。爸爸非常氣惱, 每次老師告狀後,爸爸都對放學回家的孩子採取懲罰措施,比如不准喝酸奶,不准玩玩具,也不准看電視,而是被罰站在牆角。 當孩子在某天因為突然暈倒後被醫生檢查竟出白血病,孩子說在學校也經常因為不舒服睡覺,爸爸責怪為什麼不早告訴父母,孩子的回答讓爸爸羞愧,「你跟老師是一夥的。」
看看作為父母的我們,是如何讓孩子漸漸對我們失望的?
- 當寶寶在嬰兒床上,哇哇大哭著找媽媽抱抱尋找安全感時,大人看到的只是寶寶的嬌氣;
- 當寶寶因為玩耍將衣服弄濕、弄髒,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們他很快樂時,大人看到的只是髒了濕了的衣服;
- 當孩子因為在牆上門上塗鴉,高興地跑過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成果時,大人看到的只是被糟蹋了的牆和門;
- 當孩子不想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,轉過頭向我們尋求幫助時,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吝嗇和小氣;
- 當孩子將不理想的成績單遞給父母,滿腹沮喪慚愧地套拉著腦袋時,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懶惰和不努力;
- 當孩子跟異性朋友聊電話,肆無忌憚地聊著各種話題時,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青春的騷動;
- 當孩子偷偷寫日記,將所有的喜怒和憂傷排解在字裡行間時,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刻意隱瞞……
事實上,並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,而是當孩子將一顆純潔的心託付給父母和老師時,卻被傷得血跡斑斑。孩子們在父母的開玩笑、捉弄、責罵、教訓、不尊重、不相信中一點一滴地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,慢慢地孩子也向大人封閉了自己的真心,甚至穿起了盔甲對抗大人。當父母在哪天發現孩子沒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時,我們在孩子的內心裡已經被悄悄「清理」了。
爸媽們,請嘗試從小選擇信任孩子而不是選擇信任別人。有了信任,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樣對你傾訴;有了信任,孩子才會在第一時間,毫無畏懼地向你求助;有了尊重,孩子才會把你的信任與期待記在心上,並且化為動力。
via
本篇文章摘取自網絡
FACEBOOK粉絲留言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