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b4b45w345bw354bw345bw435b55bw

最近,林憶蓮在《歌手》的首次亮相,一開口就讓眾人觸動不已。

《歌手》放出的片花裡,昔日那懵懂少女形態紛紛重現,可是歲月好像對她特別恩惠,竟然沒有明顯的痕跡。

她心平氣和的說,我今年五十歲了。可那標誌性的眼眸,仍然清澈如初,只是多了一些沉穩。

Advertisement

同齡同時期的女歌手,大多都已經淡出。而對於她來說,在唱歌這件事兒上,一直在推著自己往前走,攀登著自己的高峰。

不需要炫技,不需要超高的人氣歡呼,更不需要倚靠資歷。林憶蓮就好像一個在跟你不急不躁聊著天,分享著故事的朋友,而那些愛與痛,全在這樣的不徐不迎裡被詮釋了。

有人說,我們愛過的人,會在我們身上留下痕跡,也就是說我們變成如今的樣子,其實很大一部分,都來源於過去的影響。

就像你看到如今舞台上的林憶蓮,她唱著24年前那個男人寫給她的歌,聽她的唱腔與技巧,她的情感與爆發,彷彿又回到了天后的鼎盛時代!回顧往昔,這個女人給我們唱了太多太多的感動,而這些歌,都跟李宗盛有關。

最好的她,和最好的他

「我初初見你,人群中獨自美麗」是李宗盛寫給她的詞,《為你我受冷風吹》《至少還有你》都是最好的林憶蓮,也是最好的李宗盛。

若是愛已不可為

你明白說吧無所謂

不必給我安慰何必怕我傷悲

就當我從此收起真情誰也不給

我會試著放下往事

管它過去有多美

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棄

至少還有你值得我去珍惜

而你在這裡就是生命的奇蹟

也許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記

只是不願意失去你的消息

你掌心的痣我總記得在哪裡

就是彼時最好的兩個人,不由自主地相愛了,然而林憶蓮和李宗盛的愛情,最為人詬病的是,一個是有婦之夫出軌,一個是天后插足他人婚姻,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為大眾所不齒。

錯了終究是錯了,可是對於愛上了就變得自私的兩個人來說,這一切都還是開始了。接著,也許是受不了人們的揣測,也許是想要尋找一片淨土,林憶蓮直接賣掉半山豪宅搬離香港,此後結婚、生女、婚變,都不對媒體交代。

甚至於林憶蓮婚後的行蹤也是謎一樣的疑團,有時傳她與家人住在加拿大、有時在台灣、有時於上海,好友梅艷芳及黃耀明更曾以「下落不明」來形容她。

李宗盛的前妻朱衛茵是那種傳統的付出型女人,為了李宗盛,她搬到台灣,相夫教子,夜夜等著盼著李宗盛回家。

藝術家們會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表達出自己的狀態,存在著一些虛構部分,但大多數都是自己的真實情感。李宗盛發表過一首歌,叫做《我的未來我的家我的妻》,歌詞中這樣寫道:

星期六的晚上你會在哪裡

是該陪太太在家裡還是一個人出去

打算找個機會告訴她我愛你

她自從結婚以後每天都在問我

哪時候回去

後來他遇到林憶蓮,為林憶蓮寫下《鏗鏘玫瑰》,他用歌詞說林憶蓮,

那女孩早熟像一朵玫瑰她從不依賴誰一早就體會愛的凋匱和尖銳

她承認後悔絕口不提傷悲

她習慣睜著雙眼和黑夜倔強無言相對

只是想知道內心和夜哪個黑

其實林憶蓮這樣的女人,如罌粟如玫瑰,是對男人有致命吸引力的,但玫瑰有刺罌粟有毒,和李宗盛前妻的嫻靜自持不一樣,她是絢爛的是自我的,比起傳統女人夫為天的觀念,她們是「我愛你,但是我更愛我自己」的類型。

但這樣的女人,落進婚姻裡,對於雖懂女人但卻還是太大男子主義的李宗盛來說,也是一場浩劫,想當年李宗盛還因為林憶蓮在演唱會上穿著暴露而和她大鬧一場。

在人人指責婚內出軌,到處都是流言蜚語,各種壓力接踵而至的時候,他們撐了下來,然而費盡千辛萬苦才走到一起後,卻沒能撐過平淡。就像《荼蘼》裡所說,有時候名正言順的在一起,才是愛情走向死亡的關鍵。

最好的分手宣言

2004年,李宗盛林憶蓮宣布離婚,李宗盛引用的《領悟》裡的歌詞,「我們的愛若是錯誤,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,Sandy,祝你幸福,找到你要的、你認為值得的。」

而林憶蓮一樣公開回應,平靜面對,堪稱娛樂圈分手不撕逼的典範,可是他們的好聚好散,卻讓多少人唏噓不已。

十年過後,李宗盛為了一首《當愛已成往事》,在演唱會上淚眼凝噎,他看著舞台側上的巨幅白紗,顯影著當時林憶蓮的MV,這個女人終於成了他心底的白月光。儘管他事後聲稱只是打嗝,好吧,打嗝就打嗝,隨他去。

如今,林憶蓮和比自己小11歲的恭碩良成雙入對,這個帥氣的男人更是在給她的歌伴奏,往事已經不再提。

只是在那些讓人流淚的歌詞裡,讓我們恍惚重溫了她和李宗盛的曾經。

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

縱然記憶抹不去愛與恨都還在心裡

真的要斷了過去讓明天好好繼續

你就不要再苦苦追問我的消息

愛情它是個難題讓人目眩神迷

忘了痛或許可以忘了你卻太不容易

毫無疑問,李宗盛和林憶蓮是相愛過的,但兩個都是太要強的人,就像《我可能不會愛你》裡林依晨的媽媽說,美滿的婚姻,一定是有一個唱歌的,旁邊的人幫他伴奏,而兩個人都愛唱歌,都要搶麥克風,這樣子怎麼行呢?

愛情這道難題,不知道你現在會解了嗎?


via
本篇文章摘取自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