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40416488-148b42
外耳道示意圖 via

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,耳屎可能越長越多,新分泌的耳屎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狀,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。

有時,我們會用「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?」來形容一個人「耳背」。人們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「耳屎」,潛意識上,是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。其實,耳屎還有個學名叫耵聹。

Advertisement

人體外耳道的長度大約有2.5cm~3cm,耳屎只佔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,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並無耳屎佔據。耳屎呈酸性,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,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,抵禦外部的細菌侵襲。「頻繁掏耳朵,將耳屎一掏而盡,等於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線,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鼓膜,會引起慢性炎症,出現耳朵疼痛、流膿的症狀,嚴重的甚至會聽力下降。」

耳屎會脫落。專家說,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移向耳道口,累積到一定程度,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,它就會不斷脫落排出耳朵外面,因此根本不用擔心堵塞耳道。「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潔功能。一味去掏,反而可能弄巧成拙,讓耳屎出不來了。」因為用棉簽掏耳朵,有可能不僅掏不出耳屎,還會將它們往裡推,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。一旦洗頭、洗澡時耳朵不小心進了水,耳屎吸水膨脹,酸性的耳屎會腐蝕耳道深度的皮膚,引發炎症。

而且,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,耳屎可能越長越多,新分泌的耳屎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狀,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。

via

關於耳屎:5個不為人知的秘密

幾乎沒有人喜歡在正式場合探討耳屎,像對付其他的分泌物一樣,我們只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清理它們。然而,對很多人來說,耳屎有著非常神秘的一面。

古時候,人們常用耳屎作為潤唇膏或者治療刺傷的藥膏。實際上它的功效可不止這麼點,最近有研究表明,耳屎能顯示出身體內污染物累積的程度——甚至能被用於某些病症的診斷。

下面是五條你很可能還不瞭解的耳屎知識:

耳屎是怎麼被排出耳朵的

耳道內的細胞是十分獨特的——它們可以遷移。 「你可以在鼓膜上放置一個小墨點,幾週後再觀察,會發現它有一些位移,這種位移是隨著耳道內細胞的運動而實現的。」倫敦國家級皇家耳鼻喉醫院的沙克爾‧賽德(Shakeel Saeed)教授說道。

如果細胞不會遷移,那麼耳道這個小小的死胡同,很快就會被皮膚新陳代謝所脫落下來死細胞堆滿。這種運動過程順道會把耳屎也帶出去,耳屎就是耳道內經過改造的汗腺的分泌物。像吃東西和聊天這種能帶動下巴運動的行為,也能促進這一過程。

賽德教授還指出,當我們上了年紀,耳屎的顏色也會加深。一些男性歲數大了之後,耳毛會愈發明顯,有時候毛髮之濃密甚至會把耳屎困在耳道里。

耳屎有抗菌功能

耳屎(耵聹,cerumen)裡含有一些蠟質油,大部分是角質細胞,即皮膚死細胞。剩下的成分是一些混合物質。大概有1000到2000個腺體能分泌抗菌肽,這些靠近耳毛細胞的皮脂腺分泌的混合物包括醇、一種叫做角鯊烯的油性物質,以及膽固醇和甘油三酯。

1440416488-b88e47

由耳道腺體分泌的耳屎。圖片來源:bbc.com

耳屎的產量和性別、年齡沒有太大關係——但有個小研究表明,耳屎中甘油三酸酯的含量從11月到次年7月是依次下降的。

耳屎中還含有溶菌酶——一種能破壞細菌細胞壁的抗菌酶。但另外一些研究人員不這麼認為,他們覺得耳屎是細菌生長的絕佳溫床。

人種決定耳屎的類型

費城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的學者們發現,亞裔和非亞裔分泌耳屎的類型不同。位於16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耳屎是「乾」還是「濕」,其中決定濕耳屎的是顯性基因。基因ABCC11的突變與干耳屎、中日韓三國國家的人的狐臭減少有關。

1440416489-f07e46

耳屎的性狀受遺傳因素影響。圖片來源:bbc.com

美國一項研究則對東亞人和白人耳屎中的12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進行了檢測。在這12種化合物中,有11種化合物在白人中含量更高,這使他們的耳屎具有氣味。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的凱特‧普里格(Kate Prigge)說,對於耳屎氣味的研究,是確認它們能否被用於疾病檢測的第一步。

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研究了一種叫做槭糖尿病(maple syrup urine)的罕見遺傳病,發現這種可以很容易地通過耳屎的氣味進行診斷。與基因測試相比,挖耳屎顯然簡單得多,也便宜得多。

普里格博士知道她的研究聽起來有多麼奇怪。「如果你告訴人們你的工作是研究人的體味,他們會笑話你。但在你解釋過這項研究有多麼重要、能得到多麼關鍵的信息後,大家通常也就理解了。」

清除耳屎:抽吸比沖洗更有用

凱莉‧羅伯茨(Carrie Roberts)今年四十歲了,耳屎的問題困擾了她很久。她曾在社區醫院用熱油軟化耳屎,但沒有成功,這導致她現在兩個耳朵都堵住了。羅伯茨太太決定尋求顯微技術的幫助——用一個像小吸塵器一樣的設備來清理耳道。

相對沖洗療法,賽德教授更推薦這種療法。「在沖洗時,醫生的視線可能會被針筒擋住。而且如果用水的話,先要將水注射到耳道里,才能把耳屎帶出來。這時耳道里要是沒有足夠的空隙(比如被耳屎堵死了),那就不要強求。沖洗過程中導致鼓膜破裂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。」

在顯微療法的全過程中,醫生都通過顯微鏡觀察耳道的情況。凱莉覺得治療過程「基本不疼,只是有點吵,而且非常快」。她還補充說:「這就像是牙醫用工具把你口腔裡的液體都吸走,但它發生在耳朵裡,這太神奇了。」

1440416489-bc63d3

醫生在顯微鏡的幫助下通過小真空泵吸除耳屎。圖片來源:bbc.com

凱莉成為了抽吸療法的擁護者:「我現在每次都去那兒。它比沖洗好多了,我不再感到眩暈和虛弱。整個過程很快,我也不用像以前那樣,每次沖洗要提前一週用橄欖油軟化。」

耳屎——身體毒素檢測器

像身體其他部位的分泌物一樣,耳屎也能顯示出身體裡特定有毒物質的蹤跡,比如重金屬。然而,觀察耳道這個方法有些奇怪,其結果也並不比一個簡單的血液測試更可靠。

耳屎可以反映一些罕見的代謝紊亂。有個值得注意的相關發現:一頭藍鯨的耳道里發現了一條24釐米長的耳屎。濾食性的鯨不像人類那樣,不斷代謝排出耳屎和死細胞。它們的耳屎會留存下來,像樹木年輪記錄旱季澇季那樣記錄著其一生中的事件。

1440416488-b1b738

那頭藍鯨的耳屎。圖片來源:Trumble, S. J.,et al. (2013) PNAS.

薩沙‧約森克(Sascha Usenko)是一名環境學家,就職於德克薩斯州韋科市的貝勒大學。他和他的團隊通過研究耳屎發現,那頭12歲的鯨接觸過多達16種包括農藥在內的污染物,這些污染物含量在鯨出生的頭一年達到頂峰——這說明了污染物是從母親的子宮或乳汁中獲得的。當藍鯨性成熟,也就是到了把求偶擺在第一位的時期,其耳屎中還會呈現高濃度的皮質醇激素。
via
本篇文章摘取自網絡